华文往事  
Memoirs of BLCC  
校友之窗
首页 · 校友之窗 · 华文往事

北京华文学院新校区开学典礼暨董事会成立大会纪实(许琼玲)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2日

                   



印尼归侨作家许琼玲

 

    金秋时节, 在中秋佳节和国庆节两节来临的前夕, 北京华文学院迎来在她62年发展史上又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位于京郊昌平县沙河镇的新校区落成并正式启用。2012年9月29日上午,国务院侨办暨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在京侨团侨社的有关领导、来自香港及内地各地企业界知名人士、学校已退休的老教师、老校友,还有在职的老师和学生,五百余人齐集在新校主楼前的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区开学典礼暨董事会成立大会。
  还没走进学校大门,远远就看到大门内侧立起了红色长气球弯成半圆形的拱门,上面写着醒目的对联是:“华文教育情系五洲,留根工程心连四海”,突出体现了华文学院的办学宗旨,也表达了这个开学典礼的重要意义。这副对联还挂在校园里每个路灯的灯柱上。走进这个半圆形的拱门,隆重又热烈的气氛便迎面扑来,两排花篮绽放迎接每一位来宾,广场平展的水泥地面铺上了红地毯,靠背椅一排排整整齐齐的迎候来宾,主席台搭在白色的主楼前,两侧的墙面都悬挂着标语,有的写着:“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国旗在庄严的国歌中冉冉升起,今天,晴空万里,阳光格外灿烂,蓝天白云映着火红的国旗,见证了北京华文学院这个历史时刻。
  参加大会的每一个人,心情都是激动的,因为在场的每一位都曾经在不同的时期与华文学院的发展和成长相伴相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海外华侨青年学生尤以东南亚为主,在新生的祖国的感召下纷纷回国,他们抱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刻苦学习华夏文化,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侨办何香凝主任等人审时度势,决定专门为归侨学生开办补习学校。1950年10月北京华侨补校带着历史使命成立了,1981年9月,补校改名为“北京中国语言文化学校”,2000年5月,更名为“北京华文学院”。在62年里,补校培养了8万余名人才,他们承传中华文化,在海内外各行各业发挥了作用,他们还成为与各国友好的纽带,为传播华夏文化和扩大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些退了休的老教师,他们在几十年里勤勤恳恳把知识传输给归侨学生,8万余名人才的造就有这些老教师的心血。那些老校友,在风华正茂时期在补校铸成他们的品格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怨无悔地与共和国共荣辱同患难,把青春献给了祖国。那些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一批又一批,一年又一年,有长期班也有短期班,人数越来越多,证明了华文学院办学的成功,事实向人们阐述了华文学院办学方针和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今天,这些在不同时期曾经在补校或称华文学院的摇篮里生活过的老人和年青的一代齐聚在新校区,他们有来自祖国各地,包括大陆和香港,有从东南亚各国,甚至还有来自非洲国家,他们带着无比的欣喜之情,来见证学校站上一个崭新的发展台阶。
  大会正式开始之前,主席台两侧的两个大屏幕反复放映新校舍从开始酝酿计划、破土动工到工程完成的纪录片,真实的记载了新校区诞生的过程。在国务院侨办的直接指导和参与,在北京市委的大力支持,在政府许多部门的积极合作之下,经过两年的施工,这座新校区矗立在北郊。坐在主席台正中央的国侨办主任李海峰讲话,代表政府部门为新校区落成启用表示祝贺。她历数学校成立62年以来的功绩,肯定了学校在传播华夏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崛起的新时期,把握这个历史机遇,新校的成立将为推动华文在海内外的传播搭建更高的平台,促进华文教育迈上新台阶。
  这座新校投资5亿元,占地近15公顷,所有楼群都以白色为主基调,主楼的外观设计是中西结合,有荟萃中西文化的特点。楼群错落有致,四周绿草如茵,环境优美雅静,等小树长成绿荫,是个读书和居住的好住所。主楼5层,20多个大小教室、办公室和接待室集中在这里,其他主要设备有:3层的图书馆楼共4650平米,一层是中华文化体验中心,一座孔子的铜雕塑像立在大厅中央,此楼设有书画茶艺、民乐和民间艺术馆及阅览室等;2层的游泳馆建筑面积2878平米,15 x 25平米的游泳池在二楼,有宽敞的男女淋浴和更衣室以及体育教研室;建筑面积达1947平米的综合体育馆,除了篮球场,还可以打排球、羽毛球和进行舞蹈武术等教学活动;8层的学生宿舍楼共5座,分2人和4人间,所有房间都带卫生间,床位比较高,床的下面是自己的书桌和书架,有自己足够的学习空间,还有公共的橱物设备,室内宽敞光线明亮,可同时给2000名学生入住;师生餐厅楼共4层,还有一座会堂,作为开大小会议或文艺演出的所在;室外的设备有: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各5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3个,操场外围铺设400米6条塑胶跑道,所有露天体育设备全可抗酸雨抗碱抗紫外线。整个校舍采用节能节水设计。
  学校的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投入外,还有关心海外华文教育的国内企业界人士、海外华社贤达以及原补校的校友并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就的人士慷慨资助,他们组成了学校的董事会并获得国务院的批准与任命,有香港著名企业家陈有庆、方进平等。
  香港著名演艺界明星成龙也是校董之一,他因故未能前来参加大会,特地预先录制一段视频表示祝贺,在大会正式开始前播放。

9月30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