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BLCC in media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人民政协报】汉语聚侨心 千里来相聚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5日

汉语聚侨心 千里来相聚

——“北京侨校校友会”30周年会庆现场特写

徐金玉

2015-05-22期03版

5月13日,在北京华文学院新校区举行的北京侨校校友会成立30周年会庆上,82岁的朱友文与75岁的薛远泉,双手紧握在一起。两位老人已有近五十年未见面,紧握的双手传递着一种语言无法代替的情感。

上世纪60年代,薛远泉只身从柬埔寨回国,开始了在北京华侨补校的三年高中生涯。翻开校友会成立30周年纪念画册,画册上的一张张黑白照片,仿佛把薛远泉带回了当年的岁月。“你看,这是我们班团员在北海过团日;这是我们在补校过春节……”薛远泉回忆道,当时有很多学生刚回到国内不适应,就是通过补校学习、老师引导,慢慢地熟悉了国内的生活。

“我们这些人远离父母,老师们既要教书,又要关照我们的生活。看到老师,回忆起这段时光,非常感动。”薛远泉说。

薛远泉是从世界各地赶回来的海内外侨界近千位校友中的一员。30年前,在广大校友们的呼吁下,北京侨校三校校友会于1985年2月在京成立,三校是指北京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现北京华文学院)、原北京外国语专科学校和原华侨大学艺术系。2010年,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校友加入进来,由此更名为北京侨校校友会。

上世纪60年代从印尼回国的李金松在会庆上发言,他说:“回想当年,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远渡重洋回到祖国,第一个给我们母亲般温暖的家园就是补校。”也正是这里,让他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始终怀有一颗爱国之心。“离开补校后,我们按照各自的理想和选择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许多校友响应祖国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练自己。”李金松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将经商所得收入,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捐建了希望工程学校,为贫困地区捐款修桥建路。“这些都是尽自己所能回报祖国回报人民的心愿。”

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会庆现场表示,希望北京侨校校友会继续发挥桥梁和窗口的作用,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与交流;希望校友们继续为包括北京华文学院在内的中国国内侨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希望校友们努力为国家侨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epaper.rmzxb.com.cn/detail.aspx?id=36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