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Faculties  
华文概览
首页 · 华文概览 · 师资力量

周稚新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8日

周稚新,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硕士毕业论文为《复合趋向动词引申义不对称现象认知分析》,博士毕业论文《汉语元语构式研究》。有短期班、长期班教学经验,熟悉汉语言文化教学及游教活动。擅长初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2014-2016曾外派至巴西圣保罗华侨天主堂中文学校任教2年。

论文:

《打造文化教学体验新模式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华文学院“中华文化体验式教学中心”的创新》(独立作者,《侨务工作研究》2019年第1期)。

《“来”“去”空间认知与复趋式组内不对称》(独立作者,《世界华文教育》2019年第2期)。

《How Language to Make Advantage of Body Movements to Configure the State Meaning and Result Meaning— Seen from the Absence of State Meaning of Compound Directional Verbs “Guolai/Guoqu” in Mandarin》(第一作者),Proceedings of the 2022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Art and Cultural Exchange(ICLACE 2022),in《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Atlantis Press SARL。

《从位置敏感性看否定评价构式“X了”构式义的浮现——对话构式语法视角》(独立作者,《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3期)。

《“不仅仅”的交互主观性》(第二作者,《汉语学习》2023年第5期)。

参会论文:

《<朱子语类>复合趋向动词用法考辨——兼讨论“出来”语法化动因与机制(与《祖唐集》比较)》北京市语言学会第9届学术年会,2010年10月。

《构式‘V+个+XP’中‘个’的发展与分化》,获第九届全国语义功能语法学术研讨会(2022年10月28日至30日)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二等奖。

《“那么+q+np”构式义、构式化路径和动因——兼讨论文学性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北京市语言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暨2023年学术前沿论坛。

研究课题:

主持完成北京华文学院2017年青年科研项目“巴西华文课堂教学特点及对策探析——以圣保罗华校为例”(项目编号:HW-17-C06)。

主持完成北京华文学院2023年度一般科研项目“现代汉语构式语力标记元话语功能研究”(项目编号:HW-23-B10)。

主持完成北京华文学院2020年“当代中国系列课件编写”项目,并负责“中国经济”部分的编写制作。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行、知、言’三域理论的北京话虚词功能及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8BYY180)。

所获奖励:

“2020年度北京华文学院录播课大赛”语言组三等奖。

(以上信息更新于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