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Elite alumni  
校友之窗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奉献拼搏精神 灿然闪耀侨界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0日

       

黄庆琳朝鲜战场留影

黄庆琳近照

   

奉献拼搏精神 灿然闪耀侨界

                                                                                             ——记北京侨校三校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黄庆琳

 雄鹰的老年,胜过麻雀的青春。这是一句希腊谚语,它道出了一个道理,人不论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各有所长;青年人有青年人的特点,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挥自己各年龄段的优势,发奋图强,照样可以作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卓尔不凡的业绩,造福人类社会。年轻时代经历过戎马倥偬生涯,又在侨务界奋斗近四十余年的北京侨校三校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黄庆琳就是这样一位年已八旬的老人。她退休后发扬了老年雄鹰的拼搏精神,继续奉献侨界,犹如披霜红叶,重焕风采,让人生之光始终灿烂如虹。

一九三零年,黄庆琳出生于四川合江县,她先后在北碚兼善中学、重庆广益中学上初、高中。一九四七年至四八年,积极参加反饥饿,发内战大游行运动,一九四九年上半年被校方勒令退学,当年十二月参军,编入刘邓大军二野十二军三十一师,当时四川、重庆尚有一半地方未解放。一九五零年初,她随部队去贵州省正安、印江等地剿匪反霸,荣立甲等功,一九五一年三月十八日随部队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野战医疗队护理排排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金城阻击战和上甘岭战役,后在志愿军组织部工作,先后荣立过两次三等功。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黄庆琳被部队选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学习至毕业,遂转业到中侨委所属的北京华侨补校,先后任外语教研组组长,团委第二书记、班主任。一九六四年四月,黄庆琳会同徐连泉等同志负责筹办北京外国语专科学校,任日语系书记。一九六九年底至一九七九年初与爱人赴四川工作,先后任西昌一中革委会第一副主任、校长、书记;西昌地区文教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地委委员、地妇联常委;四川省教育学院副教务长兼外语教研室主任等职。一九八零年三月,她调回国务院侨办负责复办北京华侨补校工作。一九八四年任侨办人事司干部处处长,次年被评为国侨办先进工作者。一九八六年任国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常务副校长、书记。她领导组织编写了《侨务工作概论》和《华侨华人概述》两本培训侨务干部试用教材。一九九四年退休。二零零八年她还参与编印出版板门店谈判纪念画册。

黄庆琳退休后,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她义务兼任很多社会工作,如任四川省创业学院副董事长,北京外语学院七三届俄语系校友会会长等职。她还长期资助四川省仪陇县回春镇小学三个学生。而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北京侨校三校校友会的工作中,为广大海内外校友服务,并作出了斐然的成绩。

北京侨校三校校友会包括北京华侨补校(现易名为北京华文学院)、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和北京外国语专科学校,成立于一九八五年。校友会的成立像磁铁般地把散居国内外的数万名校友汇聚拢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德高望重的黄庆琳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热诚为侨、为校友服务的可贵精神,赢得全体理事和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大家如众星捧月般地团结在她周围,同心协力,无私奉献,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校友会经常开展各种学习会、座谈会、报告会、联欢会、旅游参观等活动,热情为侨、为校友服务、排忧解难,加强校友间的感情交流,发扬互助互济的友爱精神。通过一系列活动,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为母校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

几年来,北京侨校校友会在国内各省市、港澳地区和欧、美、日、澳、东南亚各国各地建立了十几个校友联络点,并选出了负责人,负责组织当地校友开展各种活动,密切与北京校友会的联系。缱绻的校友情,使海内外各地的校友时刻眷念母校和北京的校友。每年有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各地校友个人或组织成几十人的校友访京团拜访母校和校友会。北京华文学院和校友会举行的各种盛大庆祝活动,他们也必然发来贺电、贺信,或派人来参加活动。浪迹天涯海角的校友们都把母校、校友会视作自己的精神家园。老会长黄庆琳是辛勤耕耘这块家园的园丁。他们到了北京,首先拜访黄庆琳。见到老师长、老校友、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心里格外激动,感到了莫大慰藉。黄庆琳当必与学院领导协作,组织人员热情接待来人,安排好食宿,组织旅游参观,召开各类在京校友与他们的座谈会、联欢会。校友们阔别多年甚至几十年,又难能可贵地欢聚一堂,叙旧情,圆旧梦,畅谈祖国的日益繁荣富强和美好生活,别有一番浓烈的校友情趣和爱国情怀。

黄庆琳积极主动维护各地校友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她在职如此,退休后亦然。这几年来,在各地工作的校友,由于多次调动工作,单位领导不懂侨务政策和管理混乱,有的校友到退休时被认定为无户口,或漏算过去在其他单位工作的工龄,工龄缩短,退休费也减少;有的归侨身份问题、学历问题得不到承认等,他们多年上访当地有关部门,都解决不了。于是,找到北京侨校三校校友会,黄庆琳接到校友们的请求后,马上和校友会常务副秘书长朱有文从浩如烟海的早年北京华侨补校几万名学生花名册中,耗时费神地觅寻到他们的自然情况,开具证明,跑派出所,找国侨办。几经周折,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迎刃而解,给有关校友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