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往事  
Memoirs of BLCC  
校友之窗
首页 · 校友之窗 · 华文往事

华侨补校情结 (房玉林)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5日

北京华侨补校是我永远难忘的母校。1953年底,我在北京归国华侨联谊会的协助下,进入了坐落在阜外西口的北京华侨补校学习。入校后,在马国基老师的指导下被编入高三班,班主任是邓国光老师,班长是吴忠恕,后经邓老师和王培助同学的介绍,我加入了共青团。第二年高考落榜后,我被重新编入先修文科二班,班主任是陈薇老师。许业基是辅导员,我任班长,副班长是刘庆兰,李岸江是学习委员,李振铭是生活委员,梁基贤是文娱委员,郑光煌是体育委员,这就是我们的班务会。不久我被推选为全校学生团支部书记,又被选为学生会副主席。这期间,学校党支部要培养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使我成为华侨补校学生中的一面旗帜。后来,杨新蓉校长找我谈话,希望我留校工作,经再三考虑后,我于1955年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并于1956年11月21日在大学被正式批准为党员。

我在先修文科二班整整学习了一年,同班四十多位同学都是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柬埔寨、毛里求斯等国家的华侨学生。后来大家各奔东西,或考上了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或走上了工作岗位。几十年过去了,不少同学至今还保持着联系。在陈薇老师的倡导下,我们在京的十几位同学还经常在节假日欢聚在一起,倾诉对母校的回忆,畅谈国家繁荣富强的大好形势,祝福大家在与时俱进的祖国怀抱里愉快工作生活。同学间回忆起当年充满欢乐的校园,都说那时的补校就像一个和谐温馨的世界大家庭,美好的时光历历在目。我们永远忘不了张国基、杨新蓉校长,忘不了王者贵、邓国光、陈薇、马国基、许业基、姚玉琨、章震、叶帆枫、胡铁枫、马岱华、李真、赵春秀等老师。

我还记得当年印尼和泰国归侨学生因踢足球打架的事件。当时惊动了周恩来总理,廖承志主任还亲自来校劝阻学生。双方学生握手言和时,学校还邀请我们几位已经离校的学生前来参加大会,杨新蓉校长语重心长而又激动人心的报告,使我至今难忘。

1980年我调入北京市侨联工作,与补校的联系更多了,关系更密切了。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侨校(三校)校友会成立大会上,我有幸被推选为副会长,从此,我又经常到补校参加各种活动了。

1995年我从市侨联退休,之前于1982年考取了律师资格,从此我一直任专业律师。期间,担任了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还被聘为北京市侨联法律顾问,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北京市实施侨法办法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北京市侨联从2003年6月25日起,把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作为首都侨界法律义务咨询阵地,每周三上午我都亲自接待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他们做好法律咨询工作。

我除了担任三校校友会副会长外,还与别人发起创办了“北京马来西亚归侨联谊会”,并连续三届担任常务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同时还在“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北京国际艺术博览协会”、东华门街道侨联担任了负责工作。

回忆过去,看看现在,华侨补校同祖国一起与时俱进。我们这些老补校的校友,都已步入了古稀之年,但是每当想起在补校的日日夜夜,依然心潮澎湃,这就是我心中永远的补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