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BLCC at a glance  
华文概览
首页 · 华文概览 · 学院简介

北京华文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5日

北京华文学院隶属于中央统战部,是中国内地唯一一所专门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开展华文教育即中国语言文化教育的专业院校。

学院秉承“崇德弘文”校训,践行“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办学宗旨,利用地处首都北京的优势,探索出“语言教学与文化体验并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融”的侨校特色办学模式,在华文教育领域独树一帜。

学院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致力于建设成为“海外华文教师培训中心、华文教育学科研发中心、中华语言文化研习中心”。

学院始建于1950年。其前身北京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专门招收归侨学生的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华侨满怀爱国热情回国。为帮助华侨学生尽快掌握中文、了解国情,适应未来学习和工作需要,195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创办了“北京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何香凝兼任名誉校长,廖承志亲自策划、主持学校建设。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1966年6月停办,后于1981年5月复办。

复办后,学校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为侨服务的办学特色,再度成为海外学生来华求学的首选之一。1999年10月,北京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更名为北京华文教育中心。2001年1月,北京华文教育中心更名为北京华文学院。

学院现有阜外和昌平两个校区,可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阜外校区地处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距天安门广场仅7公里。昌平校区于2013年启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生态绿心,占地面积近15公顷,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学院教学生活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广大华裔青少年和外国学生来华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理想之所。

学院有一支热爱华文教育事业、熟悉海外学生特点、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2人,中级职称58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研究生41人,约20%具有一年以上长期海外教学经历。

近年来,学院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32项;参与编写了《世界华侨华人通史》《华文教学研究》《幼儿汉语》《华文·小学》《说话》《中国文化常识》等丛书和教材;办有《世界华文教育》《华文教学通讯》等刊物。2001至2023年,学院教职工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365篇,其中核心期刊78篇。

学院面向全球招生,常年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长、短期课程,如华文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班、中文学习班、夏(冬)令营、海外华文师资研修班、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等。同时,承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民主党派中央、高等院校等委托的各类专项培训。

70余年来,学院培养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万名学生。他们遍布世界各地,不少已成为所在国的商业翘楚、学界精英、政坛要员或侨社领袖、华校骨干,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增进中外友好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更新日期: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