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送爽,金桂迎宾。九月伊始,来自巴基斯坦、比利时、德国、俄罗斯、厄瓜多尔、菲律宾、哈萨克斯坦、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摩洛哥、墨西哥、南非、塞拉利昂、斯里兰卡、斯洛伐克、泰国、土耳其、也门、伊朗、意大利、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新生,齐聚北京华文学院,他们将在这里开启学习汉语、体验中华文化的新征程。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分班,9月2日至8日,学院组织开展了系统性的分班测试工作。
近年来,随着学院影响力不断提升,生源数量持续增长,生源国别日益多样。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本次分班工作以“科学分班、因材施教”为原则,在全面评估学生汉语水平的基础上,兼顾班级内学生水平的均衡性和文化背景的多样性,确保教学质量,促进文化交流。
精心筹备,周密部署
学院高度重视新生分班工作,成立了由语言教研部牵头,教务处、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处、学生处、招生与合作交流处等多部门协同的工作专班,共同制定实施方案。
准备工作于8月全面启动。通过线上报名系统、入学材料审核和新生群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了新生的国籍、年龄、汉语水平证书(HSK/HSKK)成绩、学习经历等关键信息,为测试命题和分班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针对不同学生类型,学院制定了差异化的测试方案:华文教育专业本科班设置笔试(HSK三至五级)和口试(HSKK初至高级);长期非学历班采用纸笔测试结合一对一口语测试;外国官员班则重点进行口语应用能力评估。
有序实施,公正考评
9月2日起,分班测试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学院共设置23个考场,其中华文教育专业使用20个考场,顺利完成280余名新生的笔试和口试;长期非学历班使用2个考场,完成120余人的测试;外国官员班使用1个考场,对50名学员进行了口语能力评估。
阅卷评分工作秉持公平、公正原则,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华文教育专业笔试由系统自动评阅,口试由教师团队逐一听录音打分;长期非学历班由教师依据统一标准进行评分;外国官员班重点评估学员的语言应用能力。学院还实行双人阅卷、交叉审核、争议试卷集体评议等机制,确保评分准确公正。所有成绩均详细记录在案,为后续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最终根据成绩分析结果,结合学院的教学资源与班级编制规划,本学期共分出21个班级:华文教育专业分出1个创新班、1个特色班、2个B班、8个C班,共12个班级;非学历班分出2个大学预科班、3个初级班、2个中级班,共7个班;外国官员班共分出2个平行初级班。各班级学生水平基本均衡,文化背景多元,为后续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所有新生均已根据测试结果分配到相应班级,教学活动已有序展开。
(语言教研部 供稿)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063号